前天,驚鴻一瞥的一位來自香港的同學,昨夜再補上了兩員老將,江南遊總算全員到齊,儘管也只到了七、八位老同學,還有三十多位該來的沒來,然而三十多年的歲月洗禮,沒有讓我們陌生,反到不論是感性夜談,或是胡鬧瞎掰起來,卻更有默契。

原本期待的天氣應該是金秋十月,金燦燦的陽光,但是後來三天蘇州、烏鎮和杭州的江南遊,卻是煙雨濛濛下冮南,所幸一路也無風雨也無晴。

進了蘇州城

八年前,曾經到蘇州一遊,今再度來到蘇州城,古有「東方威尼斯」之稱的蘇州,而今天的蘇州新區高樓林立,老城裡區不外乎園林,古鎮,處處白牆黛瓦,小橋流水人家依舊,而虎丘和寒山寺也是蘇州必遊之地,而留園總是列在旅行團的行程中,就因為它是中國四大園林之首,好在這一次有寒山寺在列,一遊雖然外表看起來是全新的古剎,至少得償夙願。

到蘇州四大名園之首的留園,再度造訪這座世界遺產名錄上的園林,它與北京頤和園,承德避暑山莊和蘇州拙政園並列中國四大古典園林。只是遊客更多了,從頭到尾的參觀,倒像是在人擠人的菜市場,摩肩擦踵的人潮,趕走了應有的怡靜。。

亭台樓閣以曲廊連接

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「瑞雲峰」

園中著名的假山奇石,以「瑞雲峰」,有「姸巧甲於江南」之譽,與上海豫園的宋徽宗花石綱遺物「玉玲瓏」、杭州西湖的「縐雲峰」,並列江南三大名石。

「留園法帖」 

留園其建築變化多樣,奇石衆多,亭台樓閣以曲廊連接,而曲廊隨勢而變,時攀小丘,時畔水溏,逶迤曲折,而廊壁鑲嵌歷代碑刻,號稱「留園法帖」,三百餘方,精釆萬分。

順著人潮,走出了和菜市場一樣熱鬧的留園,才十一點半,似乎所有的人潮都湧入那一家專作外地遊客的大型餐廳,但是當我們的巴士來到餐廳門口時,只望見滿坑滿谷的大巴士,已經將餐廳的大停車場停得水榭不通,我們只能停在數百公尺遠的路邊,根本輪不到我們吃飯,於是導遊徵得大伙同意,先帶我們去寒山寺走走。不過不論食物或環境,皆不值得再提。

寺前大運河,與江楓橋

楓橋,在閭門外九裏,自古有名。南北客經由,未有不憩此橋而題詠者。普明禪院,即楓橋寺也。在吳縣西十里,舊楓橋妙利普明塔院也。《吳郡誌》

寒山寺始建於南朝,初名妙利普明塔院,屬於禪宗的臨濟宗,唐貞觀時名僧寒山子在此駐節,玄宗時著名禪師希遷將之改名寒山寺。

寒山為唐代少有的白話詩人,其300多首詩作由唐鑒真大和尚帶入日本之後,深受許多日本僧人喜愛、研究。而唐朝張繼的一首「楓橋夜泊」更將寒山的寒山寺推向遐邇聞名的勝蹟,名列中國十大名寺。

寺以詩顯,人以詩傳

普明塔院周圍的碑廊,碑廊中薈萃了各種碑刻,琳瑯滿目

 

這首「月落烏啼霜滿天、江楓漁火對愁眠、姑蘇城外寒山寺、夜半鐘聲到客船。」的詩,最初由明文徵明手書勒石,毀於太平天國之亂。後清末學者俞樾所書的石碑,如今成寺中一絶。抗戰勝利後,發起重勒詩碑,請國史館長張繼與原作者同名重寫,但不久張繼過世,衆人絕望,但數日後,仍接到張繼雄勁流𣈱的草書楓橋夜泊詩,乃張繼過世前一天所書,死後由他人代寄,一時傳為佳話。

張繼作詩不多,寒山寺建築也不宏偉,但是"寺以詩顯,人以詩傳",相得益彰,此詩傳入日本之後,更是家喻戶曉,幾乎每個小學生都會背的一首詩。2013年,我在九州旅遊,發現無論鹿兒島的豪華大旅館,或是熊本的山間野店,均曾見過日人書寫的「楓橋夜泊」書法長幅作品。日人也對寒山寺情有獨鍾,甚至可謂到了癡迷的地步。

而記得年少時曾讀張繼另外一首「再泊楓橋」:「白髮重來一夢中、青山不改舊時容、鳥啼月落寒山寺、欹枕當聽半夜鐘。」卻不得廣泛流傳。而寺外黃壁上卻有另一首,宋孫仲益《過楓橋寺詩》:「白首重來一夢中,青山不改舊時容。烏啼月落橋邊寺,欹枕猶聞半夜鐘。」只差二字,未知真偽,卻更顯無奈。

 

目前的寒山寺內的建築,多為改革開放後重修的清代建築,寺前古拱橋即為江村橋,左有楓江樓。黃牆的照壁上大書魏碑體寒山寺三字,內有大雄寶殿、鐘樓、碑廊等建築。

莊嚴法堂,建於1996年,氣勢雄偉,使古剎增輝,廟貌莊嚴。而寺後逾42米的五級四面樓閣式仿唐佛塔「普明寶塔」,建於成1995年,結束600餘年來寒山寺無塔的歷史。

大雄寶殿後面是寒拾殿,正中供寒山和拾得塑像。相傳寒山、拾得為唐代高僧。寒山原稱寒山子,曾隱居天台唐興縣翠屏山,常往還於天台山國清寺。他善於作詩,人稱詩僧,有詩三百餘首,後人輯為《寒山子詩集》;拾得原是個孤兒,由天台山國清寺名僧豐幹收養為僧,故名拾得。

寒山與拾得相傳是文殊與普賢菩薩的化身,據說寒山由天台山來此寺院住持,拾得手持荷花前來看望,寒山聞訊手捧飯盒相迎,兩人情同手足,民間以「和(荷)合(盒)二仙」稱之,而相傳他們曾為寒山寺住持,而拾得外出雲遊傳法,甚至傳說最後到了日本,至今日本也有寒山寺與拾得寺。

而今日的寒山寺大鐘已非唐鐘,唐時的那口鐘在八國聯軍之後,被日本人偷到日本,卻為不識貨的寺院熔鑄新鐘,1906年,日本歸還新鑄的大鐘,內鐫有首相依藤博文銘文,而寺內另有江蘇巡撫1905年重鑄的大鐘,而現在掛在鐘樓上的應該是2007年再鑄的新鐘。

然而寺內外依然人聲頂沸,大呼小叫,呼朋引伴,聚眾拍照,不見清幽,詩中的意境盪然無存,感慨一見不如百聞呀!。

儘管如此,有詩云:「寒山迢遞鏡鋪藍、小泊遊仙一枕酣、夜半鐘聲敲不醒、別來怎不夢江南。」仍是江南遊罷後心中的寫照!

 

 

延伸閱讀: 

指宿,阿蘇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ulian九里安西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