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次進出巴黎時,總是會走在香榭麗舍大道上好幾次,也會在凱旋門四周轉幾圈,而每一次也都會看到遠遠的新凱旋門,以及四週高聳的摩天大樓群,其實聳立在也不太遠、也不太高的高地上,但是看起來相當的壯觀。
每一次進出巴黎時,總是會走在香榭麗舍大道上好幾次,也會在凱旋門四周轉幾圈,而每一次也都會看到遠遠的新凱旋門,以及四週高聳的摩天大樓群,其實聳立在也不太遠、也不太高的高地上,但是看起來相當的壯觀。
無論您到過花都巴黎多少次或住過多久,都是不夠的。這是我們第三次來到花都巴黎,上一次是十多天前,只停留了一天多,而這一次幾乎停留了兩天,第一天的行程包括遊賽納河、上巴黎鐵塔、去軍事博物館和羅浮宮,都是全包在旅行團裏,而第二天,也是整個法國之旅的最後一天,我們在下午上飛機回美國之前,我們有幾乎一整天快樂自由行的機會。
里昂(Lyon)是法國第三大城市,如果包括郊區和衛星城,則是僅次於巴黎的法國第二大都會區,其位於羅納河(Le Rhone, 隆河)和索恩河(Saone)交匯處,貫穿法國北部到東南部的交匯點,是法國東南部奧文尼-隆-阿爾卑斯大區(Auvergne-Rhône-Alpes)和隆省(Rhône,羅訥)的首府。
在中古世紀時,坎城(Cannes,戛納,康城),只是Lérins修道院的封建屬地。直到19世紀早期,還是一個農漁業的小村落,聚集在Suquet山丘上。1830年代開始,法國及外來的貴族逐漸在此建立他們的度假小屋,因此坎城漸漸成了一個度假村。在二次大戰後,因為每年在五月中旬舉行的坎城影展,漸漸的使坎城更出名,而坎城影展也是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的歐洲三大影展之一(另二者為威尼斯影展及柏林影展)。
南法的蔚藍海岸(英語:French Riviera,法語:Côte d'Azur),是從法國馬賽(Marseille)一直延伸到義大利吉諾瓦(Genova)的這條大約180公里的海岸線,而蔚藍海岸之名,來自於Stephen Liegeard發表於1888年的一部小說蔚藍海岸(La Côte d'Azur)。
當我們的小渡輪,劃破地中海的小海灣,在海風中乘風破浪的前進,忽然間,船的另一邊傳出來一陣陣驚呼聲,原來是才沒有多久之前遠遠望去的小船,靠近之後,全都成了一艘艘似乎比軍艦還壯觀的私人超級豪華大遊艇(Super Yachts),我們就在撲撲的馬達聲和陣陣的驚呼中下了船,來到聖托培(Saint-Tropez)。
離開艾克斯(Aix-en-Provence)之後,我們的巴士便一路向東再轉南,往一個地中海邊的小城"聖美心"(Sainte Maxime,聖馬克西姆)前進,也將是我們在法國一路南下之後,第一次見到了地中海。
艾克斯(Aix-en-Provence)是南法普羅旺斯省(Provence)的首府,是位在普羅旺斯-阿爾卑斯-蔚藍海岸隆河口省的一座城市。名字應該是源於拉丁文的水,導遊一再說這是一個噴泉之城,據說光公共噴泉就超過40座,所以也號稱千泉之城。
一大早離開阿爾勒(Arles)之後,延著山路,彎彎曲曲,車子走了沒多久,就進入了一片亂石旁的雷伯石頭山城(Les Baux-de-Provence)停車場,停車場範圍不大,在一處石坡旁,停車位也不多,還好不是在旅遊旺季,否則應該停車會大有問題。
阿爾勒(Arles, 亞爾勒)是在法國南部,普羅旺斯,位於隆河三角洲的城市,公元前103年就有運河與地中海相連,所以在古羅馬帝國凱撒大帝統治時,被譽為“高盧人的小羅馬”,繼而在基督教發展初期成為重要的宗教中心,工商及旅遊業也一直都很發達。
由波恩(Beaune)一路沿著隆河南行,從勃艮地到亞維儂,都是法國著名的葡萄酒產區,所經之處的沿河兩岸,地型比較平坦,往往是一望無際的葡萄園,而進入了亞維儂,就算是進入了另一個法國的葡萄酒產區-普羅旺斯(Provence)。
亞維儂是一個美麗又安靜的千年小城,它在14世紀就躍上了西方的歷史舞台。在之前長久的時間中,法國國王和羅馬教皇,為了法國領土內的教堂和修道院納稅的争議,經常產生嚴重的對立,最後羅馬教皇克萊門斯五世屈服於法國國王的壓力,離開了羅馬,搬到了亞維儂。在西元1309-1377年之間,共有七位教皇和羅馬教皇宮都是在法國的亞維儂,這也就是歷史上所謂「亞維儂囚禁」(The Avignon captivity of the papacy或Babylonian Captivity)。
波恩(Beaune)是古代勃艮地(Duke of Burgundy)大公國的首府,是法國東部的葡萄酒之都。勃艮地位於巴黎和日內瓦之間,擁有廣闊的山丘地帶,葡萄產區有绵延250公里的葡萄園,勃艮地的葡萄酒力道渾厚,與波多爾葡萄酒的柔順不同,號稱是法國葡萄酒之王。而波恩自羅馬時代就是葡萄的種植以及釀酒業中心。